外包生产、研发羸弱、财务存疑杠杆股票配资,却要募资3.9亿,泰凯英的“北交所之路”能走通吗?
2025年7月25日,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即将迎来北交所上市审议的关键时刻。这家曾辗转港股、深市主板最终落脚北交所的企业,带着一身“疑点”闯关资本市场。
翻开招股书,一连串问号浮现:一家自己不生产轮胎的“轮胎公司”,靠外包代工的模式能否持续?研发投入低于同行却自称技术驱动是否名实相符?境外销售占比超70%但前五大客户全是陌生贸易商是否合理?
更令人费解的是:2022年、2023年公司现金分红5163万元后,账面躺着4.67亿元货币资金,却仍要从市场募资332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如今募资额又从7.7亿砍半至3.9亿,其中的摇摆与矛盾令人深思。
01 三易上市路,夫妻店的资本“马拉松”
泰凯英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8年底公司曾计划赴港上市,2021年底转向A股,2024年1月又从深主板转战北交所。三次更换上市地点,折射出企业定位与市场认可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夫妻店”。实际控制人王传铸、郭永芳夫妇曾是三角轮胎核心技术人员,2004年离职创业。目前两人合计持股79.71%,即便发行后仍将高达59.79%,牢牢掌控公司命脉。
02 空心化生产:没有工厂的“制造商”
泰凯英的商业模式在轮胎行业堪称异类——完全外包生产,自己只做设计和销售。公司声称将“主要资源投入设计研发环节”,但这一模式在轮胎行业极为罕见。
对比行业巨头,差异立现:米其林仅将子品牌永耐驰外包,主品牌坚持自产;固特异在大连设合资工厂;普利司通在无锡、天津等地自建产能。国内9家A股轮胎上市公司及拟上市的中策橡胶,无一不是自主生产。
更令人担忧的是供应商依赖。2024年上半年,泰凯英前两大供应商是浪马轮胎和中策橡胶——这两家企业在工程、矿山轮胎领域本就实力雄厚且拥有自主品牌。泰凯英随时面临被代工厂替代的风险。
03 研发真相:投入寒酸,模具成谜
作为一家自称“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企业,泰凯英的研发投入却显得寒酸。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仅为1.63%-2.3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同行对比更为刺眼:2023年泰凯英研发人员65人,研发投入0.42亿元;而同样重视工矿领域的三角轮胎,研发人员860人,研发投入达4.29亿元,整整是泰凯英的十倍。
研发成果也疑点重重。公司核心资产——模具,成新率仅30.13%。这些模具直接存放在代工厂,所有权归属存疑。更关键的是,公司部分产品直接使用代工厂现有模具生产(所谓“场景化选品”),本质上已接近贸易业务。
北交所第一轮问询直击要害:“公司无自主生产环节及创新性体现”,甚至质疑“场景化研发产品业务实质是否为贸易业务”。
04 境外销售迷局:大客户隐身,贸易商当道
泰凯英境外销售占比常年超70%,但销售结构疑云密布。公司自称是利勃海尔A类供应商,与力拓集团有长期供货协议,然而这些知名企业从未出现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商。2023年销售额达1.29亿的第二大客户PT。 INTRACO PENTA WAHANA,在2024年上半年前五大名单中神秘消失。这种剧烈变动令人费解。
销售真实性遭到监管强烈质疑。北交所要求会计师“列表说明对境内外客户走访的具体情况”,并明令 “请提供关于销售真实性核查相关工作底稿”。更严峻的是,2024年上半年印尼销售收入同比下滑92.65%,巴基斯坦下滑60.72%,境外销售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05 财务迷思:一边分红,一边“补血”
泰凯英的资金操作充满矛盾。2022年和2023年,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累计5163万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账面货币资金高达4.67亿元,占净资产比例可观。
在此背景下,公司仍计划通过IPO募集3326.5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北交所直接质问:“报告期内分红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
更耐人寻味的是募资规模突变。公司最初计划募资7.7亿元,涵盖6个项目;最新上会稿中却大幅缩减至3.9亿元,项目砍掉一半。如此剧烈调整,暴露出公司对自身资金需求的判断存在严重不确定性。
06 内控乱象:个人账户、垫奖金、第三方回款
财务内控不规范问题贯穿泰凯英的报告期。公司曾利用实控人父亲名义开立个人账户收付款项,2021年该账户流入1.67万元、支出2万元;2022年流入4.58万元、支出5.02万元,直至2022年9月才注销。
2021年,实控人郭永芳以现金和转账方式垫付部分员工奖金309.32万元。这一行为不仅涉及税务风险,更暴露内控漏洞。尽管公司声称已补缴税款并整改,但合规意识的缺失已是不争事实。
第三方回款问题同样突出。报告期内第三方回款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8.47%。北交所两轮问询持续追问第三方回款的真实性及内控措施有效性,尤其关注“由公司员工代替客户回款”等异常情形。
07 供应链地雷:代工厂陷43亿债务危机
泰凯英的生产命脉掌握在代工厂手中,其中兴达轮胎占据采购额的两成左右。然而这家代工厂自身深陷困境:
41次沦为被执行人,涉案总金额高达43.9亿元
土地使用权、房屋、机器设备及车辆等主要资产均被查封
价值1599万元的股权被冻结
泰凯英在招股书中承认,若兴达轮胎债务化解失败,“因查封而停产或被申请破产”,公司将面临“短期业绩下降风险”。对单一问题代工厂如此高的依赖度,构成重大经营隐患。
08 应收账款膨胀,现金流暗藏危机
泰凯英的业绩增长背后,应收账款正快速膨胀。报告期内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2022年的3.1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5.53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从17.29%升至24.11%。
更令人担忧的是,应收账款占期末流动资产比例高达36%-38%。公司坦言,若客户受行业环境或宏观经济影响导致回款能力下降,或部分客户所在国家实施外汇管制,都可能引发坏账风险。
在境外销售占比超七成、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风险尤为突出。
7月18日更新的上会稿中,泰凯英将募资额从7.7亿元腰斩至3.9亿元,募投项目也从6个砍为3个。这一急转弯背后,是公司对监管关切的妥协,还是对自身问题的遮掩?
北交所上市委的审议桌上,泰凯英需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一家生产靠外包、研发投入低、销售存疑、财务不规范的企业,凭何获得资本市场的通行证?
轮胎产业的竞争是残酷的。当潮水退去杠杆股票配资,那些没有真正护城河的企业,终将在市场的风浪中显露原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网_炒股实盘配资_专业配资网站观点